第151章 在有些人眼中亲情就值两百文(2 / 2)

胡问静笑了“亲爹亲爹怎么会把翠花卖给衙门呢衙门说过不把翠花卖到妓院吗衙门说过不把翠花打死吗翠花的亲爹为了两百文能够把翠花卖给衙门,就能为了一百文把翠花卖到妓院。”

林夕长叹道“原来如此,看来翠花已经是个死人了。”

一群女孩子吓死了,拼命的叫“翠花,你快回来”“翠花,你会被卖到妓院的,快回农庄”

翠花只是哭泣,不肯放开她爹。

胡问静瞅了一眼林夕,林夕会意,走开几步交代士卒们办事“机灵点,别管这家人有没有一两银子,把这家人全部送去挖矿,翠花要是想通了自己回农庄,送去农庄养鸡养猪。”

胡问静冷笑着“通知各地农庄,谁家想要待会女儿,交出一两银子就能走人。凡是想要跟爹回去过幸福日子的,踢出学堂,送去种地,工作量、食宿、工钱与其他人相同,只要存够了一两银子,胡某准许她自赎。”翠花这一次离开农庄是一个恶劣的榜样,必须用最凶狠的手段遏制住,不然两百文的善意只会成为笑话。

“有人要赎身,不用劝说,不用阻拦。留着也是祸患,胡某没心情养个敌人,要是苦心培养十八年后,却站了出来痛斥胡某当年拆散了美好的家庭,然后将两百文钱砸在胡某的脸上,恩怨两清,投入了胡某的敌人的怀抱,把胡某砍成十八段,胡某哭都来不及。趁早发现,好聚好散。”

胡问静大步离开,走远了些,仍不放心,叮嘱林夕道“让翠花去挖一个月矿,然后把她送到其他江夏的农庄去。”小孩子不懂事,她能不懂事吗杀鸡骇猴是一回事,给翠花一条活路是另一回事,总不能真的看着翠花被他爹卖到妓院或者打死。但这学堂终究是回不来的,若是做事不用付出代价,那谁还不会照着学。

林夕点头,吓唬吓唬其余孩子和那些贪心的人而已,没必要真的贴上一个小孩子的性命。

胡问静回到了营帐之内,立刻修改农庄对各个买来的女孩子的规则。

“修改课程,入农庄三年内全部改为儒学,三年后再开始教墨家和道家的学说。”

“仔细观察那些孩子,三年后还有想着爹娘恩重如山的,逐渐边缘化,送到农庄种地养鸡养猪。”

“以后上课以洗脑为主,每天上课前要念三遍没有胡刺史就没有我,爹娘生了我的身,胡刺史生了我的心。”

“每天抽一节课忆苦思甜,每个孩子都要上台讲以前被爹娘虐待,如何的吃不饱穿不暖,睡在柴房还要挨打。现在多么的幸福,果然胡刺史最好了。”

虽然目前农庄的女孩子都在扫盲班,无所谓儒学还是老庄,但是胡问静设计的农庄的课程是墨家和老庄道家的学说,她本来想着培养这些可怜的女孩子和孤儿们作为改变社会的力量的,但是这个想法显然太超前了,忠心度都没搞定的情况之下简直是白花精力,还是用儒家先把这些人的脑子洗成只对自己忠心的好,什么自我、仁义,统统没有忠心度重要。

胡问静放下毛笔,子女爱父母那是人之常情,强迫对方不爱父母才是磨灭人性塑造恶魔,她没想打造一支什么人都不爱的机器人队伍,她也不认为“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就一定是正确的,就一定高于血缘感情至上,所以她给所有女孩子选择。

看清能够把自己卖了的爹娘不值得爱的人以后进入核心层,学习墨家道家法家数学物理化学,以后一步步成为荆州的骨干力量,就算不能当官也能当个管事,幸幸福福的一辈子。若是看不清“生”和“养”的区别,分不清什么是爱,什么是吸血,那么老老实实的在农庄干活,衣食无缺总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选择”带着太多的个人喜好,有种强迫所有人符合她的心思的意思。可是胡问静没有办法,她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她说她担忧十八年后一群被她抚养长大的女孩子将两百文砸在她的脸上,这句话并不是说谎,她为什么要用她的钱,她的精力去善待有可能憎恨她的人世上可怜人这么多,可怜人中愿意相信她的人这么多,她为什么要浪费宝贵的资源去帮助一个对她憎恨无比的人

所以胡问静给那些女孩子的选择其实是没得选择。

胡问静吹干了纸上的墨水,人总是在不知不觉得选择自己的命运,只是不知道而已。她站了起来,走出了营帐。

不远处的学堂内,一群女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此刻原本是识字扫盲课,但是林夕却问道“翠花他爹根本不爱翠花,为什么翠花却一定要回家若是换成了你们,你们回家吗你们回家后又会怎么样能吃饱饭吗会不会又挨打能幸福吗”

一群女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有的说回家好,再怎么样也是爹娘,有的说农庄好,能够吃得饱穿得暖。

林夕不动声色的记下了所有人的发言,真是奇怪啊,原本以为年龄小的孩子一定最想家,可实际统计后却发现越小的孩子越是不想家,有的吃有的玩就很快忘记了爹娘是什么样子的了。而十岁以上的孩子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坚决认为爹娘就是卖了自己也是爹娘,比什么都重要,有的坚决认为爹娘天天打自己,凭什么要回到爹娘身边去。

林夕微微叹气,不知道这个情况究竟是好是坏。

“或许我该找那些寡妇来现身说法”她琢磨着,却又产生了新的念头,那些成年人当中又有多少把血脉看做超过了一切,就是被亲爹亲娘打死也绝不说爹娘一句坏话,就是被爹娘吸干了血,依然渴望爹娘的认可的呢

林夕摇头,孔孟之道真是毁掉了一切啊。

胡问静在外头听着小女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心里存了个念头,民智未开,只靠这么几个人真的能让世界更美好她是不是该吧眼光放得更长远些。

胡问静笑了“胡某要建公立学堂。”

胡问静忽然脑抽一般要建立学堂的消息震惊了一群手下。

“这学堂可不怎么好搞。”林夕慢慢的道,她每天和妇女孩子打交道,看似轻松,其实烦心无比,小孩子的事情多到想不到。

其余人也纷纷劝“师资力量也不够。”为了能够让各个农场中的孩子都能识字,他们已经竭力的招募夫子了,可是这年头有点文化的人要么是门阀公子哥儿,要么是曾经是门阀公子哥儿,一心想着刷声望当官,能招聘到的夫子水平有限,很多以前就是个陪读书童或者丫鬟什么的,就这扫盲都勉强的水平竟然还不太招得到。能够识字算账的人都去各个商号酒楼当掌柜当账房了,为什么要到农庄当夫子

胡问静挥手“胡某有夫子啊。”

去泰急忙站起来,团团作揖“小道能够找到十几个夫子。”道家的人、信众都是识字的,交个扫盲班还是没问题的。

胡问静得意了“胡某想过了,夫子的工钱,印刷课本,哪一样不费钱一个是教,两个也是教,胡某为什么不多招几个学生为什么不扩大教育规模呢教育必须产业化”

金渺小心的提醒“去泰道长可以找到十几个夫子,可是不够用啊,荆州这么多城市,每个城池分一个都不够”一群官员点头,一个学堂至少要有个夫子,不然肯定忙死。

胡问静拍案几“农场的百姓从早忙到晚,一群夫子就上几堂课,还不用批改作业,不惭愧吗夫子们必须向农场的农民伯伯看齐,一个人教两百个学生,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刻不能停。”

去泰大汗淋漓,急忙提醒“这夫子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同样和疲惫的”

胡问静乜他“胡说八道学生家长才是脑力劳动胡某自从问竹读书后脑血管都崩裂了好几根了,哪个夫子有学生家长辛苦”

小问竹撅嘴,然后又笑,我就是熊孩子

一群手下小心的看胡问静,歪理无视夫子的付出垃圾家长怪兽家长满口胡言,纯粹是为了剥削夫子的劳动力而胡说八道

胡问静鄙夷一群手下“你们懂什么胡某只要开设公立学堂,好处多得数不清。”

“自古以来百姓最关心的除了吃饭就是读书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士农工商,谁不想通过读书跨越阶层成为人上人所以胡某只要开公立学堂,这荆州的百姓肯定踊跃的把孩子都送到了学堂之中。且别说孩子在胡问静的手中成了人质,百姓不得不老实听说,只说胡某不断地给孩子们洗脑,个个都把忠于胡某当做人生唯一使命,只要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在荆州就是胡某的江山了,谁都夺不去。”

金渺瞄了一眼向德宝,这计划起码要十几年,靠谱吗向德宝坚决摇头,完全不靠谱,就是纸上谈兵

胡问静继续道“这是长远的利益,还有眼前的利益。”

“胡某在荆州执行严刑峻法,百姓压力太大,再压下去说不定真的就造反了,必须让百姓感觉到有光明的前途,不愿意造反。”

“若是百姓们的子女可以就学念书,熬一熬就能成为人上人,百姓为什么要造反胡某这荆州就和谐稳定了,知道这可以省下多少钱多少精力”胡问静怒视一群手下,以为维持和谐社会不要钱啊孩子们没有未来的社会是没有光明和前途的

金渺小心翼翼的问道“那么,这学堂的束脩是多少钱”

贾午笑出了声,对众人真是鄙夷极了“怎么可能要钱当然是免费啊。人来的少了,怎么能够实现问静的目的”她看着莫名其妙的众人,抿嘴笑着“问静明着教书育人感化百姓,其实玩一手培养死士,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真是厉害啊。”

一群手下呆呆的而看着胡问静,是不是该吃药了

胡问静擦汗“这学堂当然是要收束脩的,而且要收200文。”

贾午不笑了,恶狠狠的看胡问静“为什么不免费200文能够让你发达吗知道人心值得多少钱”

胡问静小心翼翼的道“要是我说,免费的学堂没人在乎,高假的学堂人人珍惜,你信吗”

贾午大声的道“不信”

“不信就对了”胡问静鼓掌,不好忽悠了,怎么办

翠花一家的故事传遍了江陵城。

有人笑着道“听说了吗有个贪心的家伙想要那女儿的月钱,结果官府烧了他家,全家送去挖矿了。”

有人回答“当然听说了那个家伙真是混账啊,卖了女儿还想要人家的月钱,真是活该全家挖矿。”虽然回答的大声又清楚,其实暗地里大汗淋漓,若不是稍微笨了一些,没想到卖掉的女儿可能有月钱,他早就去找女儿要钱了,那挖矿的就是他了。

有人大声鄙夷着那个翠花他爹“老子卖了女儿不是为了月钱,为的是洗女,为的是有个儿子传宗接代,老子差那两百文钱吗”一群人点头,卖掉的女儿才两三岁,有个的月钱,卖女儿为的就是合法的洗女,若是单纯的为了钱卖女儿简直就不是人。

有人很是赞同“又不是荒年,卖了儿女也能各自有条活路,为了两百文就卖儿卖女的王八蛋就该去挖矿”至此绝了找卖掉的女儿要钱的心思。

街上响起了锣鼓声,向德宝大声的叫着“乡亲父老们都听好了,刺史老爷建立公立学堂咯,不分男女,不论年纪都可以报名”

无数百姓又惊又喜,学堂刺史老爷真的要建立学堂

有百姓无所谓的叫着“大善事啊。”家里没钱,小孩子也是劳动力,读书干什么。

有人小心的询问“刺史老爷的学堂的束脩几何”他家孩子在其他私塾上学,束脩五十文,若是刺史老爷的学堂的束脩差不多,冲着刺史老爷的金字招牌,他可以考虑给孩子转学。

一般心思的百姓有不少,有人嘀咕着“李家私塾的束脩要三十文”

另一个百姓道“刺史老爷的私塾一定会贵一些,可能是五十文。”

其余百姓坚决反对“刺史老爷一心为了百姓,怎么会赚钱呢我认为价格一定很便宜,可能是三文。”

向德宝挥手,一群衙役使劲的敲锣打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向德宝再挥手,锣鼓一齐顿住,向德宝灿烂的笑着,大声的道“束脩只要两百文简直是白捡的机会啊”

百姓们呆呆的看着向德宝的灿烂笑容,没有当众骂娘绝对是因为胡刺史杀人如麻。

有百姓一字一句的道“只要两百文老子一个月的工钱才三百文”有钱人是不是每天进账208万文,每天的饮食费用650文嫌少啊,你丫好歹接点地气,知道普通人的生活啊。

另一个百姓恶狠狠的道“老子要是有这么多钱早就把孩子送去其他私塾了。”

一群百姓点头,三十文的束脩都交不起,或者舍不得交,两百文的束脩简直是要人命了。

向德宝再次挥手,一群衙役热情洋溢的敲锣打鼓。

“再穷不能穷教育”

“知道你们为什么是穷人吗因为你们不识字你们已经输了一辈子了,难道还想要自己的子女也输掉这一生吗你们的子女没能投胎在豪门大阀,已经输了一大半人生了,你们还想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吗”

“只有读书才是你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别嫌弃学费高,教育是一种投资你们现在为了子女投资教育,将来子女出息了你们就能收获现在投资的无数倍,只要孩子当了官老爷,还怕没钱吗”

一群百姓泪流满面,废话老子当然知道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可是老子没钱给孩子读书啊。

向德宝神秘地笑了“刺史老爷当然知道你们没钱,可是,你们可以用其他方式付钱啊。”

一群百姓莫名其妙的看着衙役们,付钱还有其他办法不会是高利贷吧

向德宝一字一句的道“你们可以以身抵债”

一群百姓瞬间就懂了,该死的,又是服役又是开荒又是种地刺史老爷在荆州到底到底到底有多少亩荒地老子一年当中已经有一个月芋头役和一个月儿子役了,你忒么的还要剥削老子的时间

向德宝坚决反对“助学贷款是为了美好的未来,怎么可以用苦役比拟这叫投资”

他对着百姓们柔声道“小红读了三年书,当了客栈的掌柜,小明读了六年书,当了酒楼的账房,小兰读了九年书,当了县令,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一个百姓大声地道“好老子就服役了只要我儿子将来出息了,我就再也不用种地了。”

无数百姓冷冷地看着那人,托儿你丫要不是托儿我立马吃狗屎

一角,一个男子扯着女儿的手,低声道“放心,爹爹一定送你去念书,好好念书,以后当个县令。”女儿用力的点头。

男子微笑着,紧紧的握着女儿的手,其实他不怎么在意女儿是不是当县令的,那只是激励女儿的言词,他只有一个女儿,他绝不让女儿受委屈,若是能够读书识字,若是能够有美好未来,他做什么都可以。

“我女儿终于可以念书了。”男子比女儿还要兴奋,他早就想要倾家荡产送女儿念私塾了,可是那些私塾竟然不收女学生。

男子真心诚意地道“感谢刺史老爷。”

女儿学着父亲的模样,认真地道“感谢刺史老爷。”

数日过去,在公立学堂报名的学子寥寥无几,门口罗雀,处于关门倒闭的边缘。无数百姓欢呼雀跃,以为是刺史老爷就能开高价学校割韭菜了做梦去吧,人民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分分钟教你做人。

胡问静大骂“这届百姓不太行,还没有996就想着躺平了,要知道认命可以,躺平不行”

向德宝淡定的看脚趾,急了老大急了可是急了有个用,这么繁重的农活,又买不起房子,谁不想躺平啊。

胡问静扫了一眼向德宝,我知道,你知道,可是有些人假装不知道。

她又看了一眼学堂,不过,我赢了。

又过数日,各个私塾的学生多了一倍。

一户人家中,有人翻箱倒柜寻找钱财。

“衙门说得对,只要我儿读书有了出息,全家就都发达了。隔壁王小二的儿子去念书了,我家也可以让我儿读书。”

家人用力点头支持,刺史老爷的学堂太贵,但是其余私塾便宜啊,去哪里不是学呢

私塾中,夫子战战兢兢的对着一个衙役点头“老朽知道,老朽一定会按照刺史老爷的要求教书,一定把忠于刺史老爷放在第一位。”学堂的学子多了一倍,收入高了不说,衙门还额外补贴一笔钱,看在钱的份上自然要多说刺史老爷的好话。,